遊戲化實戰全書導讀

《遊戲化實戰全書》導讀:八角框架與遊戲化的應用

前言

《遊戲化實戰全書》作者 周郁凱(Yu-kai Chou),揭示了遊戲化的設計核心與實際應用方式,突破了大眾對於「遊戲化=點數、徽章、排行榜(PBL)」的表面理解。本書重點在於周郁凱提出的 「八角框架」(Octalysis Framework),這是一套以「人性驅動」為核心的系統,結合心理學、行為經濟學與遊戲設計,協助設計師分析動機,進而提升參與者的體驗與投入度。


八角框架的核心理念

遊戲化實戰全書 - 八角理論

八角框架強調:有效的遊戲化設計,必須從人類的行為動機出發,而非僅靠外部獎勵。它將動機分為 八大核心驅力

  1. 重大使命與呼召(Epic Meaning & Calling)
  2. 發展與成就(Development & Accomplishment)
  3. 創造力與回饋(Empowerment of Creativity & Feedback)
  4. 所有權與占有欲(Ownership & Possession)
  5. 社會影響力與同理心(Social Influence & Relatedness)
  6. 稀缺性與迫切(Scarcity & Impatience)
  7. 不確定性與好奇心(Unpredictability & Curiosity)
  8. 損失與避免(Loss & Avoidance)

此外,八角框架還有兩組重要分類:

  • 白帽 vs. 黑帽動機
    • 白帽動機:帶來使命感、成就感與掌控感,促進長期正向投入。
    • 黑帽動機:製造稀缺感與焦慮,能驅動短期行為,但長期可能導致疲乏。
  • 左腦 vs. 右腦動機
    • 左腦動機:偏向邏輯與外在獎勵,如成就、所有權、稀缺性。
    • 右腦動機:偏向創造力、社交與內在滿足,如好奇心、合作與創意。

書中強調:平衡使用動機設計 才能避免「過度辯證效應」,即當外部獎勵消失後,內在動力也隨之減弱。


遊戲化的實踐與案例

《遊戲化實戰全書》將應用分為 產品、職場、行銷、生活 四大領域,並透過多元案例解釋八角框架的實際效果。以下為部分案例:

遊戲化實踐全書
  • 重大使命與呼召
    • Wikipedia 志工無償編輯,因為相信自己在守護人類知識。
    • Waze 將駕駛過程轉化為「騎士對抗交通」的遊戲,使用者感受到使命感。
  • 發展與成就
    • LinkedIn 進度條,激勵使用者完成個人檔案。
    • 瑞典「測速照相機樂透」:守規矩駕駛者有機會贏得獎金,結合即時回饋與成就感。
  • 創造力與回饋
    • 《Foldit》遊戲讓玩家透過創意解決蛋白質摺疊難題。
    • Google「20% 時間」專案,激發員工創造力,誕生 Gmail 等產品。
  • 所有權與占有欲
    • 《FarmVille》與電子雞(Tamagotchi)讓玩家對虛擬資產產生強烈歸屬感。
    • Google 與 Waze 的個人化體驗,增強了用戶依賴。
  • 社會影響力與同理心
    • 《魔獸世界》團體破關、Groupon 團購,都利用合作與群體行為。
    • 旅館毛巾重複使用實驗:告訴房客「75%鄰居有重複使用」後,提升了行為改變率。
  • 稀缺性與迫切
    • Woot.com 神秘「廢物袋」因稀有性造成搶購熱潮。
    • 《Candy Crush》透過「強制等待」提升玩家黏性。
  • 不確定性與好奇心
    • 抽獎與隨機獎勵刺激玩家重複參與。
    • 神秘盒子與彩蛋增加探索的動力。
  • 損失與避免
    • 《FarmVille》若未及時收割作物,玩家會失去辛苦成果。
    • Facebook 的沉沒成本效應,使用戶難以脫離平台。

遊戲化的倫理與願景

周郁凱強調:遊戲化是一種設計力量,可能改變人類行為。若設計目的透明,且參與者自願投入,就能成為積極的力量。反之,若只是利用人性弱點,則可能造成傷害。

最終願景是:讓人們模糊「必須做」與「想要做」的界線,享受生活過程本身。當生活化為遊戲,日常任務也能充滿樂趣與生產力。

《遊戲化實踐全書》購買參考(博客來)

遊戲化實戰全書導讀

查看更多文章

分享你的喜愛

電子報更新

請在下方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並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