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宇2021跨年演講:時間的朋友-精讀
2021世界必然迎來波瀾壯闊的一年,世界不知道會給我們出甚麼樣的卷子,但是那些我們給自己出的題目,造就時光中的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卷子,有各自要面對的題目,面對複雜,保持歡喜
大家好,我是Alex,畢業於英國華威大學商學碩士,曾經從事3年建築設計工作,目前在烘焙產業從事運營相關工作,在這裏我會分享工作和生活中最有用的思維邏輯以及一些有趣的工具。2020年剛過去,很感謝在2021年第一天讀到這樣一篇演講,從裡面獲取不一樣的觀點和視角,陽光下無新鮮事,新的只是自己看事物的角度。江振誠在2020年演講曾表達,跨界跨的是自己的眼界。成長不僅是身體的成長,知識技能的成長,也是對不同聲音的包容和對世界更全面認知的成長。羅振宇2021跨年演講——時間的朋友,圍繞「長大以後」為主題,探討從一個國家到一個人對於世界的意義,從回顧2020年以前到展望未來世界的趨勢。不同的人能從中獲取不同的看待事物角度,一篇耐人尋味的跨年演講,與你分享。
第一部分:開場
開場講述一個叫岡薩雷斯的人根據自己愛人生前的體重,在藝術展覽館裡一個牆角放上對應重量的糖果,供看展覽的人自行取用,然後在每一天展覽結束後,再重新秤重補齊被拿走的部分,讓糖果始終維持相同的重量。羅振宇的解讀是:「生命是那麽甜蜜,就像糖果。但生命終會流逝,就像糖果總會被人拿走。但最重要的是不管發生什麽,愛他的人,總會讓他一次次重生。」而他想影射的是武漢1500萬人民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下所經歷的浴火重生。
這樣的開場只是想引入2020年的關鍵詞:不容易。從自己在疫情下能舉辦這場演講的不容易,延伸至群衆在今年買口罩的不容易、華爲買一顆晶片的不容易、家長送孩子去學校讀書的不容易、電影院開門不容易、東京奧運開辦不容易、投資者因爲美股10天4次熔斷也不容易。這樣「不容易」的一年,幾乎貫穿了每一個人今年生活的主題。
然而在這樣的階段,相較於40年前,今天「長大後」的中國以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生產了全世界53%的鋼鐵,57%的水泥,71%的彩電,76%的光伏板,78%的空調,86%的微波爐,88%的手機,90%的電腦。雖然規模常常能解決許多問題,但是,很多時候規模也是問題的根源,因爲隨著規模長大而來的全新的問題是歷史上不曾出現過的,需要摸索著學會應對。
一個上海投資人爲了扶貧農民,在農村種下極其珍貴的金絲楠木樹苗,要求短期內不許賣,而幾十年後的價值有目共睹。羅振宇藉著這個故事,思考對於一般人而言,什麽事情會有以下特點:不用操心,時間越久,價值越大?在他自身經歷看來,答案是同學。分頭努力,各自向好,彼此認同,守望相助,這便是他認爲同學這一點緣分會隨著時間成長的原因。換句話説:「你身邊充滿了確定性,只不過,現在,你還不知道它的樣子。」
第二部分:本土時代
整個部分都在探索一個問題:中國經濟未來會好嗎?其中思辯衍生出來的問題是:中國規模大人口多,可現在不也在討論老齡化問題,人口紅利的消失嗎?如何能確定未來中國還是全球供應鏈中心呢?同樣超過10億人口的印度難道就不會取代中國嗎?
先來說說外部的威脅。專門研究美國國際貿易和投資問題的權威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在2020年10月報告中指出:2008-2018年這10年閒中國製造業總體份額極大增長外,確實有一部分低端製造業向海外轉移,但印度並沒有承接住這部分產能,原因就在印度根深蒂固的傳統﹔種姓制度。
再來看看內部的結構。舉例而言,全武漢第一季度GDP掉了40%,第二季度打平,第三季度扭轉正,武漢前三季度GDP在大城市中排進了全中國前10,讓武漢從「風暴眼」變成「風向標」。中國擁有一種超強的社會組織能力,這種能力是基於109620個居委會和533073個村委會這樣的最小基層節點串聯起來的,讓資源能匯聚到最小節點也能分配得出去。
回到最初的問題,中國的優勢不僅在簡單的規模大,而在於有強度有彈性有豐富層次的龐大網絡,並持續對外開放,讓這張網絡與世界的方方面面連結在一起,做的只有一件事情:我幹的事,我走的路,我要和很多人在一起,我要和夥伴在一起,我要和鄰居在一起,我要和世界在一起。中國人跟全球所有人一樣,希望經濟發展,希望安安居樂業。也就是四個字「吾道不孤。」因此,中國經濟還是持續有機會在未來獲得成長。
第三部分:個人財富
「困在系統裡」,成爲時下中國最流行的一句話之一,說的就是個人的職業天花板被自己心中的「系統」困住,而無法獲得更大的成長。然而在中國,急速數字化是「系統」天花板的一個活例,其中就包括外賣小哥在系統大數據優化下,需要不斷縮短送餐時間。
另外一個例子是,一位愛看書的學生將圖書館的書帶走了,因爲違反校紀而會被學校懲罰,校長問圖書管理員:身爲圖書管理員,到底是應該對書負責?還是對人負責?因爲在這個例子中,圖書管理員在捍衛書的過程中,就站到了讀書人的對立面。其實,如果管理員認真執行在一星期時間內學習到崗位所需技能,然後一輩子就靠這個技能混日子,才是真正困在自己的「系統」裡。雖然校長的發問並沒有那麽準確,畢竟如果涉及到法律,事還是事。但是,排除掉觸犯法律的事,如果每一位在崗職業人員開始思考人而不僅是把事做完,可能就有機會在工作中開始實踐創新,掀開自己職業的天花板。
20年前,國際象棋大師卡斯帕羅夫輸給了超級計算機深藍,可是他說:「機器的勝利一如既往是人類的勝利。」這句話怎麽理解呢?人與人賽跑,後來車跑的比人快,人會沮喪嗎?不會呀,人就發明瞭一種人加汽車的比賽,叫賽車。其實,不論系統如何發展,人最終會「背靠系統,面對人」,讓系統為人所用。歸根結底:人是目的,不是手段。
第四部分:科技創新
引子:2020年大事之一,中國作爲世界工廠,年產17億台手機,3.4億台個人電腦,需求全球一半以上的半導體,卻因爲自己生產的晶片只佔全球5%的份額,而被美國掐脖子。這個事對中國到底嚴重不嚴重?中國能自己做出高端晶片嗎?在羅振宇收集業內人士意見後面,得到的答案是:挺難的,但肯定行。信心的背後邏輯是什麽?在他看來,問題分兩種,一種是科學問題,世界上從來沒有發生過的問題,大家都不知道有沒有解;另一種問題是工程學問題,世界上已經有解,只是自己當下還沒有解決的問題。
解決問題的外部環境。孫子兵法的核心觀點:事有終始;馬克吐溫也曾說過:歷史不會重複,但總在押韻,他們都在講一件事,研讀歷史,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以及事情的發展方向。舉例耳熟能詳的故事:拿破崙為了要孤立英國,封鎖歐洲大陸,凡是來自英國的工業品,只要上了歐洲的岸,當即沒收,現場燒毀。然而因爲盟友俄羅斯在市場經濟的驅使下,背叛拿破崙與英國進行買賣並輸入到歐洲大陸其他國家,引來拿破崙對俄羅斯的征討,從而走向滅亡。羅振宇以這樣的例子影射美國對中國的封鎖,最終會因爲市場經濟的規律而引火上身。認爲只要中國保持對外開放,只要中國人沒有脫鉤的意願,誰也不可能把中國從世界驅趕出去。
解決問題的內部需求。中國人最擅長的:日拱一卒,功不唐捐,講的就是有了目標,通過資源和決心一步一步去實現。中國雖然存在一些科技領域的技術短板,但舉例現狀是中國科學家在世界材料科技的前沿領域有了過半的貢獻。不僅如此,也在2020年定下了自主創新的戰略決心,因爲過去跟別人合作買別人現成的產品的聲音消失了。就因爲有了這樣的戰略,中國現階段的理工科專業的大學生就有了特別大的需求視窗,也是未來補足中國短板的核心力量。真空蒸鍍機、操作系統、高端光刻機及相關技術、觸覺傳感器、晶片製造、航空發動機、核心工業軟件、手機射頻器件、數據庫管理系統、晶片設計工程軟件、機器人核心演算法等被掐脖子的清單將轉化為這代中國年輕人的機會清單。
第五部分:線下的價值
在逐年強調和追捧的線上戰場中,問題開始顯現:來得快,去得也快,價值成長很快,但是沉澱和固化很難。在數字化的進程中,音樂產業中的音樂創作者在過去幾十年,為了版權打官司罵街,然而真正為音樂產業創造價值的環節轉變成了線下,讓那些全球搖滾巨星通過演唱會獲取了80%以上的收入。
受到這樣例子的啓發,羅振宇是從線上起家的知識型網紅,也開始在全世界銷售收入最大的商場——北京SKP商場門口開了一間《啓發俱樂部》,在這個全人類消費文化制高點的門口,成了學習釘子戶,每天請老師在那演講。這個地方的意義在哪呢?舉例一對父子前來消費人民幣1760元門票聼羅振宇演講,倆父子都不是羅振宇的粉絲,爸爸想讓兒子在生日當天看看一個好好讀書的人,把讀書當成自己的工作的樣子。羅振宇的總結是:因我而來,與我無關。因此他認爲線下,是一個意義的容器,一個意義的存錢罐,「意義越聚越多,這個存錢罐就越顯眼,就能彙集更多人的意義。它就會變得越來越大。我只是這個存錢罐兒的發起者,並不是擁有者」,羅振宇說。
這樣的例子在世界上可不少,舉例法國巴黎的花神咖啡館,成了文藝青年朝聖必去;武漢黃鶴樓因唐代大詩人崔顥一句「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而引來無數詩人前來題詞寫詩,壯大了它的意義,創造了為這個真實世界裡的地點固化價值的機會;更有例子針對畫家在畫展中展出的畫,因爲在展出過程中被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聲音評論過,而最終這些價值被打包賣給收藏家,也在說著價值在線下被疊加的故事。
並不是說在現今社會,線下就比線上強,或是只做任一個就好,而是如大家所知道的,這兩者都要做。而不論如何做,一個強大的動機都會是:你想要留下什麽意義。
第六部分:社會創新
後疫情時代,大家討論的更多的是:如何與疫情相處?如何與各種諸如今年疫情的黑天鵝事件衝擊下與新常態共存?而在回答衍生問題之一:如何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下實現目標?
教育行業。舉例一所山村小學,因爲沒有好的師資力量,新校長開始在小學附近村裡招聘輔導老師:剪紙的、做豆腐的、做燈籠的、養蜜蜂的、養魚的、榨油的、廚師等看似興趣課的村民們擔任老師。在被大家質疑只是提供幾門興趣課,沒有融入文化課的聲音下,校長在想什麽呢?以豆腐舉例,他要求孩子不僅要把豆腐做出來,還要賣出去。這樣一來,課程就融入了做豆腐的科學課、計算成本的算數課、寫賣豆腐文案的語文課就被自然而然的融入進來。從真實問題出發,讓學生因爲有需求而主動學習,真是高招。這樣的過程不僅調動孩子學習主動性,還讓周邊村民因爲學校而被點亮,強化了學校與周邊村子的關聯和一體性。
製造行業。舉例光伏電站廠長為解決風沙太大,沙石對光伏板的損害而種草固沙,又因爲牧草瘋長遮蔽光伏板而引入羊群規劃線路除草。不僅解決發電問題,改善荒漠化,又發展當地養殖事業,還給農民扶貧,一舉四得。以上這些例子在說:處於困境中的人往往只關注自己的問題,而解決問題的途徑通常在於你如何解決別人問題。然而有限的資源下,做到「不遠求」,在自己的身邊尋找資源的變形實現創新,就會有無限大的空間。
第七部分:新變量
中國向世界宣佈要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這個新聞意味著什麽?碳中和意味著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大下降,排放的二氧化碳會被植物數目等手段消化掉。40年之後的事,宣佈的是戰略決心。反觀歷史,一旦中國下定的戰略決心,就一定會完成。因此,爲了不錯過這個大趨勢,這樣的「奇跡業」會在哪些方面產生機會便是議題。羅振宇用了如果2060年,中國實現碳中和,來延申各行業的變化。
如果2060年碳中和成真,那麽核能會是現在5倍,風能12倍,太陽能70倍,發電能源產業發展空間被打開;燃油車退出歷史,巨大的汽車產業將換一套規則和玩法重來一邊;中國生態環境發生一次飛躍,森林覆蓋率將穩定在26%以上;中西部地區作爲能源輸出地之一,在中國經濟版圖上將會被重新定義;中國擺脫對外部能源進口依賴,被能源運輸掐脖子的馬六甲困境也不復存在,中國國際地緣政治環境會迎來新局面;中國能源產業從資源屬性切換到製造業屬性;還有自動駕駛、數位貨幣的普及等。這些未來40年攤在桌面上的明牌,信還是不信?
第八部分:尾聲
螺螄粉在中國躥紅,除了大家分析的政府、產業、消費者口味等原因外,更直接的因素是﹔外賣補貼取消了,讓幾塊錢的泡麵和二三十塊的外賣之閒,留出了十幾塊的螺獅粉的生長空間。羅振宇以此説明看待現象時對因果關係的追尋要保持謙卑。「你以爲你以爲的就是你以爲的嗎?」繞口卻真確。
提起中國大媽,映入腦海的是廣場舞和旅遊景點的拍照狂人。然而羅振宇對中國大媽的一個全新的詮釋是:「少年時學業荒廢,年輕時經受磨難,下鄉插過隊,中年剛過下崗失業,承擔家務,養兒育女,贍養老人。她們生存力極強,甘冒風險,甚至不知風險為何物。與丈夫相比,她們霸氣、強悍,將埋怨與坎坷練成了無所畏懼,神經粗壯,超常樂觀。她們文化雖低,不通英文,確實到外面世界看看願望最強烈的中國人。」這樣的觀點時刻提醒我們,每當對事物有一個負面看法,可能只是因爲我們缺乏一個建設性的視角。
最後一個例子是同事詢問結婚疑慮時,其實自己心裡已經有了答案,並不是真的在詢問,然而羅振宇卻動真格地給了許多意見,最後卻莫名其妙被餵了一把狗糧。這給我們一個教訓:每當我們覺得自己是一個過來人的時候,就得想想人家讓我過來了嗎?
2020過去了,往未來推二十年,那些曾經令我們驚恐或是害怕的,將會成為一片虛化的背景。2021世界必然迎來波瀾壯闊的一年,世界不知道會給我們出甚麼樣的卷子,但是那些我們給自己出的題目,造就時光中的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卷子,有各自要面對的題目,最後羅振宇送給觀眾EB懷特的一句話,勉勵諸位以這樣的態度面對大局﹔面對複雜,保持歡喜。
繼續閱讀羅振宇2022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53個好故事,想聽嗎?拿好酒來換。